豆腐干

江口县的豆腐干是一项传统特色食品,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闻名,被誉为“素火腿”和“豆类之王”。

江口豆腐干的历史悠久,据记载,其制作工艺可追溯至清朝顺治年间,当时曾作为贡品上奉朝廷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江口人段太禄等人开始规模化生产,并不断改进工艺,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特色。江口豆腐干的传统制作工艺已有600余年历史,2014年被列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其制作工艺十分独特,需经过泡豆、磨浆、滤浆、煮浆、点浆、上箱、过卤、切块、上扦、晾干等十道工序,而其中最为独特的几点在于:
1. 选用纯净井水:当地优质的水源为豆腐干提供了独特口感。
2. 保留豆油皮:不揭豆油皮以保留大豆精华,增强风味。
3. 传统晾晒方式:将豆腐块放在竹箪上晾至八成干,再晒干或烤干,形成干硬、发黄、透明的方块,避免起泡或糊锅。

这样制作完成的豆腐干,色香味俱佳,具有香、咸、甜、韧的特点,其吃法多样,比如:
1. 直接食用:作为下酒小菜,香韧可口。
2. 油炸:酥脆似响皮,口感更佳。
3. 炒菜:切丝与肉同炒,形似墨鱼丝,风味独特。
4. 火锅配菜:煮后不腻不燥,豆香浓郁。
江口豆腐干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及钙、磷、铁等矿物质,被誉为“养膳珍品”。但因含钠较高,慢性病患者需适量食用。

江口豆腐干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美食,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。其制作技艺承载了江口饮食文化的内涵,是几代手艺人传承的结果。江口老街曾以“豆腐干一条街”闻名,屋檐下悬挂的竹箪晾晒豆腐干成为独特景观。如今,江口豆腐干作为地方非遗美食,在梵净小城继续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游客和食客。

联系我们

特别声明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最终解释权归“江口县红云金顶旅游投资有限公司”所有    贵公网安备  黔ICP备2025047740号